场次一 勇破“结”境:穿越文化挪用迷雾,弘扬中国结非遗自信
4月15日晚20:00,沙龙《勇破“结”境:穿越文化挪用迷雾,弘扬中国结非遗自信》在16幢907准时举办。在沙龙开展过程中,主讲人从《甄嬛传》同心结到冬奥火炬设计,多维度展现了中国结的历史演变,直观呈现其作为文化符号的生命力与文化象征力。主讲人现场示范盘长结编织,参与者亲手制作专属绳结,在穿绳打结间感受传统工艺的细腻与哲思。同时,沙龙围绕“中国结被误标韩国传统结”事件展开讨论,从法律保护、创新传播等角度提出非遗维权方案。
本场沙龙不仅是一次对中国结工艺的科普,更是一场文化自信的实践课。参与者通过“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沉浸式体验,深刻理解非遗背后的民族智慧,意识到文化主权需以“主动传播”破局“被动挪用”。
沙龙最后,嘉宾李震老师高度评价:“沙龙以小切口撬动大议题,将一根绳结的故事升华为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当年轻人能用非遗工艺表达自我,传统文化便真正活在了当下。”
场次二 囤积时代的清醒计划——在物质过剩中找回呼吸感
4月18日晚18:00,沙龙《囤积时代的清醒计划——在物质过剩中找回呼吸感》在16幢907准时举办。本场沙龙旨在带领观众们深度思考物品与自我的关系,学会与囤积和解,从而管理好自己的能量场。
“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观众在理论学习与实战模拟中体会理性与感性的平衡;主讲人提出的“延迟决策”“极简三步法”等实用小技巧,为大家的日常整理提供了清晰思路。本场沙龙是一场内心疗愈的仪式,让每一位勇敢直面囤积困扰的伙伴都能在行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轻盈和自由。
最后,沙龙嘉宾徐美莹老师认为,本场沙龙的开展非常具有实用意义,分享的技巧也极具实用性,契合了当下年轻人渴望摆脱物质束缚的心理背景。沙龙嘉宾研究生熊梓淇表示,本场沙龙为观众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断舍离学习平台,让大家学会更加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选择。
场次三 方寸之间显乾坤:从纸牌游戏中探中西文化交流史
4月19日晚18:00,沙龙《方寸之间显乾坤:从纸牌游戏中探中西文化交流史》在16幢907准时举行。纸牌,看似微小的物件,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场沙龙以纸牌为媒介,探究其中蕴含的中西文化交流脉络。
活动现场,主讲人通过对纸牌的起源、传播与演变的深入探讨,揭示其背后隐藏的中西文化交融脉络。互动环节中,参与者亲身体验了古代纸牌“叶子戏”的玩法,并根据自身与创意设计特色纸牌,切身感受文化传承的乐趣与意义。
最后,沙龙嘉宾曾静老师和沙龙嘉宾研究生廖颖珊对本场沙龙进行深入总结,指出纸牌文化探寻的现实意义,并对游戏场地的设置提出了建议,为未来相关活动的举办提供了新思路。
场次四 商海浮沉,演绎历史——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现代化转型
4月19日晚20:00,沙龙《商海浮沉,演绎历史——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现代化转型》在16幢907准时举办。本场沙龙聚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近代化转型,通过剖析晋商、徽商等商帮的经营智慧与历史困境,搭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桥梁,旨在启发参与者从商业文明的演进中汲取经验,感悟传统商业文化的现代价值。
在沙龙开展过程中,主讲人设计了沉浸式“商海体验”,让观众化身晋商、徽商、粤商,参与“三年清账本”财务挑战,触发“海外贸易”隐藏剧情。同时进行跨时空案例解析,结合《南都繁会图》《坤舆万国全图》等史料,解读明代户籍制度与全球贸易视野。
最后,沙龙嘉宾冯定雄老师指出:“本次沙龙以‘商帮’为切口,生动展现了中国商业文明的韧性与智慧。古代商帮在危机中求变的精神,对当下企业应对全球化挑战具有深刻启示。希望同学们能延续这份对历史的洞察力,在未来商业实践中彰显文化底色。”
场次五 从无意义大赛中探寻当代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什么才是有意义
4月20日晚18:00,沙龙《从无意义大赛中探寻当代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什么才是有意义》在16幢907准时举办。本场沙龙旨在帮助当代的年轻人们在这个以功利、急迫和世俗为主旋律的时代,找回生活中最单纯、最好玩、最富有想象力的事物,同时也倡导生活中未必事事都要追求意义,有时纯粹的愉快本身,就是意义。
在沙龙开展过程中,主讲人设置了无意义大赛的游戏环节,有左手口算大比拼,对视不准笑,一滴不漏。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抛开“必须成功”的压力,在笨拙、失误与笑声中,重新发现纯粹的体验乐趣。
最后,沙龙嘉宾研究生叶文妮点评道,“这次无意义大赛是在当下社交环境的一次大胆且富有创意的反叛。主讲人与观众一同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大家可以从一周的疲惫中解放出来,享受纯粹的快乐。”
本周学生沙龙主题各异、形式多样,从非遗传承到精神疗愈,从纸牌文化到商业智慧,从寻求解压到服饰美学,不断激发着初阳学子的文化共鸣与思维火花。每一场沙龙都是一次思想启迪与自我成长的旅程。未来,初阳学院学生沙龙系列活动将继续以多元、开放、创意的姿态,搭建学生交流的平台,点燃更多青年的思想热情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