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学业模范
2022-2023学年平均绩点高达4.45
学业多年稳居专业第一
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
他,是竞赛先锋
曾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国家级一等奖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
他,是深造骄子
目前已直博至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他就是电子信息工程(初阳)2001班的杨鸿健
以不懈奋斗践行了
登峰逐电,突破自我的目标
天行健,自强不息,奋楫前行
深知电子信息专业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大一的杨鸿健便全身心地投入基础学科学习,坚持“预习、高效听课、复习”的模式,大学三年,他的平均绩点达4.34,课程平均分达95分,其中通信原理、高等数学、数字图像处理三门课程达到100分。扎实的专业基础成为他参加学科竞赛的敲门砖。
必日新,以赛促学,知行合一
“如果说专业知识是生长的沃土,那么竞赛科研就是扎根发芽,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杨鸿健坚持以赛促学,大一便加入了校电子创新实验室以及智能视觉与气象大数据创新工作室。在这里,他与电子设计相识,开始了自己的竞赛科研之路。刚开始接触单片机,他坦言自己是懵的,但是他勇敢迈出第一步,把单片机的硬件资源全部拆分,从最简单的点亮LED灯到ADC,他一步一步熟悉每一个硬件资源,练习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系统设计。“上课去教室,下课去实验室”的生活,寒暑假留校集训的坚持,让他最终成功拿下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
(电子线路设计与编程训练)
(电子设计备赛)
鸿鹄志,向往高远,勇往直前
竞赛科研经历坚定了他深造的决心。尽管知道直博的科研压力远大于直硕,他也坚定地报考自己热爱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准备夏令营和预推免的那个暑假同时也是杨鸿健准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冲刺阶段,他升学竞赛两手抓,两个月的时间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从简历优化,到专业课复习,再到最后的中英文面试,杨鸿健有条不紊地准备,最终成功直博至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最后,杨鸿健向初阳学子们表达了自己诚挚的期盼和祝愿:希望初阳学子们能够稳扎稳打地学好专业课,并尽快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侧重点,多多拓展,在有了相应的基础后,如果有参加关联度高的竞赛的意向,可以尽早加入实验室。实验室的氛围好,大家难题一起讨论,比闭门造车好。“大学是一个开放的舞台,我们必须主动拥抱它,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抓住接触新事物的机会,不断前行,坚持到底,走上自己想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