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下午14:00,本学期第二期初阳讲堂在16幢路演室顺利举行。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晓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俄罗斯文学的民族特色”的讲座。

      董晓教授首先通过讲述歌德的“世界文学”,引出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之关系, “只有走不同的道路,每一个民族才能达到共同的顶点;只有过各自独特的民族生活,每一个民族才能够对人类共同的精神宝库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紧接着,董晓教授辨析“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 

      董晓教授介绍了俄罗斯文学的民族性,分别是对土地与自然的眷恋、自由观、抗争性、乌托邦性、东正教观念、独特的民族性与民族性的书写。

      其中董晓教授重点讲述了对土地与自然的眷恋,这一点在其他国家的文学中也能找到,但俄罗斯文学与其他文学在眷恋的程度以及表现方式上会有所不同。如19-20世纪俄罗斯文学作家对土地的感情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质朴但强烈,例如俄国诗人普希金使用非常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自然风景、土地的淳朴;又例如《秋天》描绘了俄罗斯深秋旷野土地的景色,体现了对土地质朴而强烈的感情,诗歌语言虽然很简单,脑海中却能浮现出自然的美;屠格涅夫《猎人笔记》通过猎人的视角描写俄罗斯土地、人民淳朴充满生命力的气质。

      最后,董晓教授介绍了俄罗斯文学的民族主义。首先是弥赛亚意识、第三罗马;其次是对土地的近乎狂热的迷恋,如普希金的诗;最后是对权力与国家意志的崇拜,如苏联卫国战争题材文学、当代俄罗斯文学、拉斯普京及其他作家作品。

      董晓教授在此次提到以及推荐阅读的作品与文章如下:别林斯基《文学的幻想》、普希金《秋天》、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蒲宁《安东诺夫卡苹果》、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复活》、瓦西里·谢苗诺维奇·格罗斯曼《生活与命运》、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丘特切夫《宗教大法官的故事》。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以上这些作品。